2010年是環保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其中不僅有來自宏觀經濟復蘇帶來的動力,更有新興行業發展帶來的加速度。2010年是十一五節能減排最后一年,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環保行業在2010年的重要性,整個工業領域以及能源領域紛紛大力引進環保設備,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環保行業一時風光無限。同時,國家以行政力量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環保行業受節能減排的帶動,一直處于持續上漲的態勢。
展望2011年,我國環保行業的投資將進一步加大。按照國際經驗,我國目前的環保投資遠遠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我國只有不斷加大環保投資,使其達到GDP的3.0%,才能有效地控制污染情況,才能有效地改善環境。因此,2011年期間,環保行業的發展速度必將持續看漲,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環保投資需求結構也將向成熟的市場進一步靠攏。
固廢行業
中國的固廢處理行業受益于“人口紅利”,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包括固廢行業在內的環保行業都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根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固廢行業投資規模將達到8000億元,較“十一五”期間翻兩番。
直接受利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當屬設備制造業,預計400t/d以上處理能力的大型國產化爐排爐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當前我國固廢處理設備正處于快速增長期。目前中國已經運行焚燒發電省級區域有20多個,垃圾焚燒發電是典型的規?;?,僅靠一家是無法盈利的,但如果建設5到10個項目,形成連鎖的商業模式,就能實現規?;?,特別是前期若能較好地控制成本,一旦項目正常運轉,就能形成穩定的現金流。
由于該行業沒有替代品,行業競爭較為溫和,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并不激烈,雖然政府作為購買者購買力強,但同時議價能力也強,如何處理好與政府的合作關系是運營商亟需努力的。近一年來,進入該行業的新競爭者并不多,因為面臨技術、資金以及實際運營經驗的障礙,行業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現狀。
2010年11月,國家環保部出臺了《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嚴格控制垃圾發電行業的尾氣排放標準,即便經過修訂,國內標準仍與歐美國家有不小的差距。隨著民眾關注度越來越高,未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尾氣凈化領域將發展為一個相當成熟的子行業,從方案設計、設備制造到運營施工將逐漸走向專業化運作,這種子行業或將逐漸滲入大氣領域,產生協同效應。
節能減排
為實現節能減排,十一五前四年間,中央投資1285億元用于節能環保工程,2010年是十一五節能減排收官之年,為了完成我國承諾的國際減排目標,2010年我國在節能減排上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堪稱歷史頂峰。預期目標是到2010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將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間,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在強大的行政壓力下,現階段已經基本完成了上述目標。
2010年,節能減排主要是以工程減排為主,8月8日,隨著工信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下達的18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整個節能減排進入攻堅階段。“十一五”前四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5.61%,2010單位GDP能耗需下降5%左右,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則需要下降7%。從各省分解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云南165家,貴州128家。
水泥、造紙、鋼鐵行業是這次淘汰落后產能的主力,而淘汰的產能也是以往幅度最大的一次。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涉及水泥企業762個,產能總計達10728萬噸,相對于5月27日的全國工業系統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會議制定的淘汰任務9155萬噸有17%的增幅。而5月5日《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僅要求5000萬噸,淘汰幅度超預期。
以浙江省為先例開展的拉閘限電活動由此蔓延至全國地區,引發了一輪全國范圍內的拉閘限電潮。隨著行政力度的不斷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不斷加碼,從長遠觀察,有利于水泥市場的健康發展。由于水泥地區差異性明顯,因此,落后產能淘汰的受益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區域市場首先受益,基本情況較好的應該是青海、河北、山西、陜西等地的水泥市場。
但是,僅從淘汰的落后產能預估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還是略欠妥當,產能的供給壓力不僅要看淘汰的落后產能,關鍵還要看新增產能。進入2011年,部分省份仍有較大的淘汰空間,另外部分省份還存在著較大的供給壓力。當然不排除因為政策執行出現景氣度井噴的格局,同時,新增產能投放對行業的沖擊在2010年下半年的影響甚微,由此可見2011年需求仍將保持一定幅度增長。
經歷過幾次宏觀調控的鋼鐵行業在2010年中備受煎熬,首先是環保壓力驟增,由于鋼鐵行業燒結機煙氣脫硫目前仍屬于世界性難題,因此,在往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鋼鐵行業都將面臨環保的一大技術性難題。其次是鐵礦石價格的上漲,此次節能減排比較明顯的特征是民企打頭,時間緊、任務重,地方利益難以顧及,自拉閘限電以來,整個行業的漲價潮此起彼伏,甚至影響到其它行業。由于鋼鐵行業中國有企業占據主流地位,因此,盡管小型企業被淘汰,但是行業的結構若不能得到調整,節能減排將會步入越限越多的怪圈。